第二百二十三章:郑大爷的想法
“各位乡亲,怀朗觉得眼下不是回去的最佳时间。 第一,外面抓壮丁是不是已经停下来了?咱们还不知道,万一咱们往回走路上被发现了,所有人从军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第二,咱们现在回郑家村能做什么?种出粮食和庄稼,是不是要时间? 郑家村什么环境?大家心里想必是非常熟悉的,如果没有那一条从山里流出来的小河,咱们的日子得有多难过? 而且这不过只下了一场雨,如果后边不下雨了呢,或者雨水少呢? 我们为什么不找一个水源丰富的地方安居乐业?” 接连几个问题问得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其实他们都知道眼下不是回去的最佳时间,只不过看见这两天下雨了,一时被兴奋冲昏了头。 雪枭也在这时候趁机补刀,让所有有回去冲动的人差不多都断了念头。 “大家想回去的心情可以理解,我也想回去等我爹呢。 我爹安铮还在边界参军,也不知如何了。 可是眼下我们真不是回去的时候,大家想回去守着亲人的坟墓也好,或者是等边境回来的亲人也好。 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他们希望我们冒险吗? 他们一定希望我们好好活着,活得快快乐乐的,日子越过越好。” 雪枭说完顿了顿,看了看众人的脸色就知道他们一定不会回去了,但是还是继续说道: “所以我也不赞成现在回去,起码得确定干旱真的过去了。 大晟所有人都有粮食吃,咱们回去至少不会遇到。太多的山贼、土匪或者是流民。 不然咱们能不能全须全尾得回到郑家村还是个问题。 回到郑家村,咱们是不是还得重新松土种地?万一咱们回去了,这干旱还没有完全过去呢? 咱们又该怎么办?还能再出来一趟吗?有那么多的储备粮食吗?” 雪枭的一番话彻底浇醒了众人,郑大爷在他们都说完话之后,对刚才闹得最凶的大伯说的道: “怀朗和怀朗媳妇儿说得有道理,老头子我也是这个法。 要是我哪天真入土了,孩子们逃荒走了,那我希望他们在没有足够的把握之前不要回来。 人死如灯灭,如果真有那一天,儿孙们无法给我上坟,那我也绝不会怪他们。 毕竟活着的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郑大爷一番话被自己儿孙听了去之后,他的儿子儿媳们都面露紧张。 尤其是他们家的几个女孩儿,女孩子总是容易掉眼泪,当即忍不住拿手帕擦起了眼睛。 “爷爷,您别这么说,你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郑大爷听了自家孙子孙女们的话,摸了摸他们的头对几个孩子说道: “孩子们,人老了到年岁了,总有一死。 爷爷有生之年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去,但无论如何,你们都不能把自己的命不当一回事。 你们要记住,死人永远没有活人重要,你们才是我们这个家庭走出去的希望。” 一旁的一众村民见郑大爷都有这样的想法,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毕竟如果他们正在路上出了什么事儿,导致后边香火断了,那对于家族来说可真就是罪过大了。 “唉,那现在不回去,咱总得回去吧。” 有人这么叹息着说了一句,这一次大伙儿并没有激动,而是陷入了沉默。 仿佛从一开始,从他们离开郑家村那天开始,他们便没有那么容易的能回去了。 赵怀朗也听见了那句话,想到赵父也还在边关,不知何时回去。 赵母一定也是非常担心的。 “诸位,等我们安顿下来之后,有人愿意在我们新找的地方安居乐业的,咱们便去给家里人把坟迁过去。 要是还愿意回去的,到时候咱们就组成一队一起回去。 咱们一起出来的,自然要一起行动才是。 毕竟咱们经过这么多的事情,都是因为大家拧成了一股绳。” “唉,也只有这样了。” “那就这样吧,咱们也不闹着回去了,那接下来咱们去哪里?” “应该还是沿着山往东南方走吧,毕竟出去平原上咱们这一队人太扎眼了。” “是呢,平原上也不知道情况如何了,也不知道那些当兵的还在抓壮丁没有?” “不管他抓没抓,咱也不能轻易出去,咱们这么多粮食呢。 带出去那不是招人眼红吗?迟早出事。” ...... 听着村民们的话,赵怀朗掏出了怀里的地图看了看说道: “我们还是同原计划一样,一直往东南方走吧。 往前走的更南方的位置找一座不怎么缺水的地方。 这样我们便再也不会受到干旱的影响了。” 郑大爷听了点了点头附和道: “老头子,我也是这么打算的。 孩子们往后的日子还很长,咱们离开那个地方去环境更好的地方安家也好。 况且饥荒年代,难民出逃,官府也不会追究咱们出了州府的事情。” 这也是他当时愿意和赵怀朗他们一起走的一个原因。 要是找个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世世代代生活,何尝不是一件利于后代的好事? 人年纪大了,总爱为子孙后背考虑,毕竟自己活了这么大把年纪,已经活够了。 在黄土埋掉脑袋之前,总得多为儿孙们多做些什么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