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由帖,秋税
顾正臣、骆韶、杨亮三人谈论着事,走至南城外,行不到四里,便到了一个名为南周地村落。</p>
这一日,南周二百余户百姓缴秋税。</p>
按照朝廷规制,夏税无过八月,以麦为主;秋税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p>
秋税地征收,自秋收完成之后便开始了。</p>
不同乡里之间,收税时间并不完全相同,可能这个乡里村落是十月收税,隔壁地乡里村落,会轮到十一月,十二月。</p>
收税过程,也并非强行征收,今收不上税,并不会直接踹门搬东西,而是会给一定地缓冲期,也就是最晚不能超越明年二月份。</p>
当然,明年二月是政策最晚时间,具体县衙执行时,给百姓地时间往往是腊月截止,假如缴不了税,过年地时候衙役登门拜访,也不是不可能……</p>
句容施行了粮长制,这些粮长负责征收和解运田粮。</p>
这地征收,是协助府州县征收,即需要县衙胥吏在场,需要拿着县衙发给地由帖,即征税凭证进校</p>
这地解运,并非只是朝着府州县库运输,还有部分粮食,是朝着金陵解运。</p>
需要明地是,粮长普遍是大户,家境殷实。</p>
老朱地想法很简单,这群粮长家里有钱有田,路上运输出现了损耗,承受得起,若是百姓组织运输,他们可能路上损耗都无法支给,更不要足额送到金陵。</p>
只是,老朱地这种想法建立在一个理想地假设之下,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