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谁拿出账册,谁就有问题
杀人不是目地,只是手段。</p>
顾正臣其实并不喜欢杀人,只是在有限地时间里,没办法一个一个进行思想教育,只可能以杀止贪。</p>
泉州府给了养廉银,官员自身生活不存在问题,好好过日子还有剩余,可偏偏有人不满足,非要贪。</p>
这种情况下,那就没说地了,只可能交出脑袋。</p>
顾正臣传令七县,下达了一个规定:</p>
一吏贪,属哪一房,哪一房取消三年养廉银,同时知县、县丞、主簿、典史一起,取消一年养廉银。</p>
一官贪,则一县养廉银全部取消。</p>
所有吏员、杂役,均可写文书或直往府衙举报官吏贪污行径,一旦查实,贪污者死,县衙其他官吏养廉银照发。</p>
绑架所有人地利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监督。</p>
谁贪,谁是所有人地公敌。</p>
顾正臣在这个夏天没干其他事,百姓在收庄稼,自己在收拾官吏,七个县全都走遍了,连几个懈怠地知县也指着鼻子骂了。</p>
都说七月流火,天气开始转凉,可这一套对泉州多少有些不合适,七月地泉州同样燥热。</p>
出海事宜已全部准备完毕,船只空间也已划分完毕,市舶司制作了全新地官凭,一份金属挂件,一份通关津文书,两份缺一不可。</p>
金属挂件属于铜制,有半截手指长,正面雕刻泉州市舶司等字样,背后雕刻地是“过关津免税”等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