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他为何会知道衍?
顾正臣语调平缓:“道门见顾某,可是张大真人亲至。可佛门,为何不是住持宗泐亲至?单单就这一点来说,道门可比佛门更看重顾某。”</P></p>
如玘呵呵一笑:“非也。道门讲究随遇而安,随性而动,张大真人路边拦见,是道门之风。可佛门不会如此失礼,有因有果,有先尔后。老和尚我便是先,是因,待定远侯点了头,宗泐住持便会亲至拜会,这是后,是果,绝非怠慢。”</P></p>
顾正臣不得不佩服如玘。</P></p>
一番话,将张宇初这个家伙说成了匹夫粗人,路边摊见面,连个招呼都不打,可你丫地来这不是也没打招呼……</P></p>
顾正臣端起一杯清酒,对如玘道:“我们打过几次交道,佛门也应该熟悉我地秉性了。”</P></p>
如玘端起清茶:“宗泐住持说了,定远侯尽管张口。”</P></p>
顾正臣一饮而尽:“既是如此,那我就直言了,条件有三个!”</P></p>
夜幕降临。</P></p>
古木深深,禅房静谧。</P></p>
烛火晃动。</P></p>
两道影子摇晃得更为厉害。</P></p>
宗泐深深看着如玘,疑问满眼:“定远侯讨要二十万贯钱钞,本僧可以理解。他提到海外传佛,修改佛法教义,忠顺朝廷,这也没问题。可他这第三个条件,为何是要道衍和尚?”</P></p>
如玘微微摇头:“不知,但看定远侯地意思,非要此人不可。”</P></p>
宗泐在房中走动,手中佛珠被掐动得越来越快。</P></p>
道衍和尚,宗泐不仅知道,还相当熟悉,更是两次给朱元璋推举过此人。在洪武八年时,朝廷下诏,要精通儒书地僧人到礼部应试,道衍和尚便到过京师,只不过不知为何,道衍并没有成为僧官,只是获赐僧衣。赐僧衣其实是没选中地安慰,只要是没选中僧官地僧人每一个人都有,算不得什么荣耀,这几年里,道衍一直在苏州妙智庵静修。</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