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文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爱爱文小说 > 倒斗 > 第264章 勾搭与讨论

第264章 勾搭与讨论

坐在椅子上琢磨片刻,我脑子里忽然冒出个想法。

我打算等把头和小安哥回来,就跟他们请教请教,看有没有什么能提高意志力的办法,或者是某种呼吸吐纳、点穴功夫什么的,可以瞬间让小兄弟不立正那种,那种也行……

两点多,小兵房间。

“说一下啊,我属于初来乍到,对咱这头不太熟悉,不过姚师爷给的时间充足,所以咱们尽量还是先自己找,要实在找不到,我会掏钱买个点子,总之最后一定能让大家挣着钱。”

“现在大家就先聊一聊,看自己家乡呀、学校呀,有没有听过见过一些,能跟古墓搭上边儿的线索,都好好琢磨琢磨,尽量都说一说。”

“不白说啊!”

期待的环视着众人,我补充道:“如果谁提供的线索,真帮咱找到了点子,只要是新锅,甭管穷坑肥坑,事后我都有红包,最低,一方!”

最后俩字一冒出来,众人纷纷精神一震,转着眼珠冥思苦想起来。

后来我偷偷问过小兵,其实他们这些底层人员挣的属实不多。

尤其是03年以前,基本一年也就是两到三万左右,少的可能也就一万多,不过那年头收入低,一万也比打工强不少,所以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干。

半分钟后,李斌第一个说话,他问:“沈哥,都啥样的线索,算是能跟古墓搭上边?你能不能举个例子?”

“对对,小斌说的对!”

“是啊沈哥,举个例子吧!”

“……”众人七嘴八舌的附和着。

我猜到会有人这么问,自然早有准备,便朝郝润扬了扬下巴:“小宝儿,给他们说说。”

“很多啊……”

“最直观的,封土堆、大坟包、石像生、墓砖什么的,田间地头,有这类东西就都算线索;再比如某些村子,谁家盖房啊、刨坟啊,挖到过某些东西;谁谁谁捡到过瓷片、玉器、铜钱什么的;或是某片地里,有常年长不好庄稼的地方;还有什么下过大雨先干的地方、下过大雪先化的地方、夏天午后起雾的地方……”

装着漫不经心的样子,郝润洋洋洒洒说了起来,俨然一副老手风范。

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我昨晚教她的,傻妞儿一个,明明五分钟不到的内容,她磕磕巴巴的,居然背了两个多小时才完全掌握,给我气的够呛。

一通举例过后,郝润看向我:“差不多了吧?”

“嗯。”我点头,“如果小宝儿说这些都没有,就想想地名,比如一些村镇,名字里有没有带‘坟’的、带‘墩’的、带‘丘’的、带‘墓’的、带‘包’的、带‘中’的……”

说着,我将这些个字写到纸上,递给他们看。

这时候就能显出差距。

还是李斌,他琢磨了一下,立即就问:“沈哥,前边这些我明白,但是这个‘中’字儿,这跟古墓啥关系啊?”

“问得好!”我朝李斌点头。

这个知识点是在天津的时候,把头交给我的,而我听完也是这么问把头的。

当时他告诉我“中”就是“冢”,虽然好多地名里,也有直接用“冢”字的,但和其他的相比,叫冢‘的’明显要少很多,一般都会改成‘中’、‘种’、‘重’这些字眼儿。

至于原因,说起来比较复杂,跟程朱理学有关,这里就不细讲了。

简单解释就是,唐宋之后‘冢’的使用范围发生了偏移,频率也大幅度降低,那些因某个大型坟冢而得名的地方,多是战汉到魏晋时期的高等级墓葬。

上千载光阴过去,山河亦可变迁,更何况是一个小地方的称呼,所以好多都改了名字。

听我讲完,众人眼光渐渐变了,变得敬佩,甚至还有那么一丝崇拜。

他们终于意识到,我这个看似年轻的小子,肚里确实有些东西。

所以还是那句,真传一句话,假经万卷书。

这就是有师承和没师承的差距,别看就这么一个小细节,如果没人指点,可能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辈子都摸索不出来。

“哎~”

忽然,桑悦举了下手。

她疾步跑过来,一屁股坐到我和郝润中间,抓住我胳膊就说:“沈哥,我想着一个!”

.msvvu.cc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