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重生第72节
沈三通稍微好一点,《超市》的成功,赚足了观众缘。
有了《超市》给予观众的信心,大部分观众进入影院,是愿意沉浸在他创造的世界里面。
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抽离的。
往往是影评人、同行。
他们看的不是电影表面,而是想要探究电影背后的故事。
这样的人很难感受电影的快乐。
还有极少部分,扛精,花钱进电影院对抗导演创造的世界。
沈三通要考虑的是大部分观众的代入问题。
《忌日快乐》是一部外国片,照搬观众肯定无法代入。
《忌日快乐》的女主设定,是一个读大学嗑药、滥交的女海王。
轰派之后,可以随便在别人床上出现。
默认谁都能用的烂货。
她和自己妈妈同一天生日,妈妈去世了,所以她不想过生日,对待周围的人,带着刻薄。
实话实说,从中国人角度来说,女主完全是烂货。
《忌日快乐》原版的创造背景是在美国校园,有这样的人设完全可以理解。
一个美国人,从小到大很难说不遭遇抢劫、盗窃。
大部分还会遭遇凶杀。
在外面吃着饭,一辆车开过来,摇下车窗,几枪把人打死,属于是一件好凶杀案。
因为带有明确指向的凶杀,往往是帮派动手。
目标明确,和旁人无关。
当然因为没有人报案,往往也不计入美国凶杀案统计数据之中。
更可怕的凶杀不是出自帮派动手,而是随机杀人。
音乐会、校园里随机进行。
沈三通想了想,《忌日快乐》上映在17年,这部戏创作、拍摄的时候应该是16年左右。
这个时间点,美国教育已经彻底烂完。
校园里各种强化剂泛滥。
女生在趴体之中被弄的现象很普遍,说白了就是强,但是一般没有人报案。
统计数字,只是统计数字。
美国青少年三成想过自杀,接近两成有过强迫性行为。
统计数字之外,这个数字只会更夸张。
考虑到随着教育烂完,中小学学不到东西,想要学到东西,必须上大学。
大学学费非常昂贵,助学贷款的利率是十一个点以上。
导致美国大学生毕业必须在一个月之内搞定自己的工作,能够覆盖助学贷款的工作。
如果不行,就很容易滚雪球,人生彻底毁掉。
所以很多美国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没有找到工作的,会出卖自己的宠物,各种纪念品。
男的卖血,女的卖身,都很正常。
甚至为了还贷款,在大学自己弄强化剂,种毒蘑菇,或者参与强化剂买卖。
能找糖爹已经是很幸运和幸福的了。
有人会问家庭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学贷,父母也有自己的学贷。
沈三通进一步思考,以上只是从个体方面,不考虑宏大叙事。
什么工业空心之后,为了刺激消费,制度性的消灭储蓄,大的方面就不提了。
特别是08年之后,美国中产不少要依靠卖血周转过活。
顺便说一下,美国是世界第一血液制品国。
在一个自我安全很难保证,无法保证自己出门一定不被抢;
不参与趴体可能要被霸凌,参与了可能要被强;
不上大学学不到东西,上大学要背上巨额贷款。
这种环境之下成长生活的大学生,醉生梦死、有一日享受一日,是非常正常的。
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