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满朝哑口无言
一身亲王常服衬托的景翊身姿挺拔,向皇帝躬身行礼后转向闻仲儒,声音沉稳而清晰:
“闻老大人忠君爱国之心,本王与满朝文武皆深为感佩。老大人所言陇西之患、奴庭之民苦,也亦非虚言。”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
“然,正因事关国运,才更需慎之又慎。本王有几点疑虑,请老大人解惑。”
“殿下请讲。”
闻仲儒的心也提了起来,这位久居东境的大皇子可不是为好惹的角色啊。
“其一,时机之疑。
东境战火方熄,国库空虚,百姓亟待休养。此时远征数百里,粮草、民夫得强征于各道,恐刚经历战乱的百姓不堪重负,滋生内变。岂非外战未起,内患先生?
其二,战略之疑。
即便如老大人所言,粮草可尽力筹措,攻入奴庭之后以战养战,但战场瞬息万变,就算洛大将军自己也不敢保证一定能赢。
战事一旦迁延日久,深入敌境之师即成孤军。奴庭地形复杂,羌骑飘忽不定。若其避而不战,断我粮道,待我师老兵疲,再以精锐击之,我军危矣!届时陇西震动,边关震动,后果谁来担当?
其三,大局之疑。
西羌新败确是真,但其主力未灭,王庭犹在,草原各部拥兵近百万,远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奴庭一向被西羌视为粮草腹地,重中之重,我朝出兵三州,西羌岂会坐视?
此举无异于逼迫西羌举国来战!
届时奴庭战事未平,陇西又再燃烽火,两国全面大战重启!恐将把我朝拖入另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泥潭!
大家别忘了,葬天涧一战,郢国大败,在东境虎视眈眈,定然暗怀复仇之心,倘若东西两线全面开战,以我大乾一国之力,挡得住吗?
说得再难听点,奴庭之战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战事不利,我大乾便有灭顶之灾!
闻大人,敢问他日局面危急,谁来担这个责任?”
不等闻仲儒回话,景翊便面向皇帝,沉声道:
“父皇,儿臣以为,当下应以稳固陇西现有防线、恢复国力为第一要务。待国库充盈,兵精粮足,再图北上,方为万全之策。
请父皇明鉴,请老大人三思。”
闻仲儒目光一沉,景翊之言听起来极为有道理,可实际上却是危言耸听,将事事都考虑到了最坏。
关键是他还不能反驳,难道直接说一句放你娘的屁?
“大皇子言之有理,臣等附议!”
“臣附议!”
太极殿中响起了一连串附和的声音,刚刚被闻仲儒堵住嘴巴的朝臣们似乎又支棱了起来,一个个用得意的目光瞟向闻仲儒。
驻足不动的程砚之轻叹了一口气,孤身而立的闻仲儒似乎成了所有人的敌人,偌大一个朝堂,愣是无一人替他说话。
或许有人想说,但是不敢。
闻仲儒的眼眸一点点暗了下去,心中烦恼,连大皇子都出面了,此事想办成可就太难了。
就在殿内气氛因大皇子之言再度凝滞之际,一道清朗的声音响起:
“皇兄所言,确是老成谋国之道。然,臣弟以为,或有失之过虑之处。”
闻仲儒猛然抬头,目瞪口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六皇子景淮稳步出列,惊讶无比,就连景霸的眼眶都瞪大了,他万万没想到景淮真的敢在这种时候站出来替陇西说话。
“父皇,诸位大人!”
景淮面容虽显年轻,但举止从容,向皇帝行礼后目光坦然地看向闻仲儒,言语间带着一种与他年纪不甚相符的沉稳与锐气:
“闻老大人所言此刻乃天赐良机,儿臣深以为然。兵者,诡道也,岂能事事待两全?所谓万全,往往便是错失良机!”
他转而面向大皇子,语气恭敬却立场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