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蹊跷之处
【关于某单位送检的2种碳纤维材料的初步检测报告】。
这种报告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没吃过猪肉,谁还没见过猪跑?
暂时复合材料虽然不能量产。
但无论是实验室样品,还是海外样品,弄几平方去送检还是有可能的。
之前也有一些单位拿自己的实验室样本去送检,效果都还行。
关键是。
检测没有卵用,要大规模量产。
因此与会人员还是用相对理智的心态分析。
“拉伸强度超过6000?很可观了。”
“谁说不是呢,我看这样子,像是东丽的产品。”
“百分之百是东丽的t1000。”
“不是,东丽做的再牛逼,和咱有啥关系?”
“我是真看不了这些,越看越酸。”
报告中的材料一定是高等级的碳纤维,没毛病。
关键国内没有这个技术。
因此被检测的材料只能是国际龙头。
所以与会人员越是讨论,就越难受,像是干嚼柠檬一样。
就在这时。
郑宇智突然咳嗽一声,嘴角比ak还难压。
“各位先静一静。”
“我有一个问题!”
“以报告上的数据来看,这种材料有没有军用的可能!”
话音落地。
与会人群愣了一秒钟。
随即露出了不理解的表情。
这叫什么话?
郑组长好歹也是公关组的组长。
他应该清楚的知道各单位的需求。
就凭这个数据,绝对是目前碳纤维的天花板。
“军用?啥用都够了。”
“这个数据领先目前工艺三五年了。”
“有什么说什么,这材料给我们航天口千八百吨的,我们今年稳拿科技进步奖。”
“空军可比你们航天口需求紧,我要有千八百吨,新飞机的设计立刻能落地。”
“都别做梦了,这种材料怎么可能立刻量产?”
角落里。
一位专家还是比较冷静的。
他出声打搅了大家的美梦。
像这种最高等级的材料,能有两平方出来做测试,都已经很好了。
量产?想屁吃。
他将报告合上,有些垂头丧气。
“如果这是东丽实验室的产物,和我们一分钱关系都没有。”
“不但也没有帮助,甚至还有些打击我们积极性。”
“就算是东丽,从实验室到量产,还有至少一两年的时间。”
“远水不解近渴。”
话音落下。
会场内的叹气声此起彼伏。
自己的失败固然沮丧,但敌手的成功才会让人心态炸裂。
但郑宇智的嘴角却一直上扬。
“咱们今天不提别人,只注重于报告本身。”
“请大家再看看检测报告。”
“看看有没有什么端倪?”
叶鹏飞觉得郑宇智的状态有点奇怪,甚至有些莫名其妙。
拿一份检测报告,又不说清楚情况。
但碍于组长的面子,他还是再检查了一遍。
你还别说,真有蹊跷之处。
“组长,送检的材料,应该不是碳布或者原丝吧?”
“我看这个检测数据。”
“怎么看怎么像是一根中空的管状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