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76:时代的弄潮儿们
这次的论坛提供了一个很宝贵的机会,让我能跳出自身的行业局限,聆听科技前沿的声音,学习其他领域青年创业者的宝贵经验,思考如何将更先进的技术理念、更科学的组织模式,引入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
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跨界交流。”
“您对‘科技创业’如何理解?在您所处的行业是如何实践的?”
“我认为‘科技创业’的核心在于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模式,去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新的市场价值。
在盛影传媒,我们尝试将婚庆录像这种新兴业务,通过设备升级、流程标准化、素材库建设等方式,进行工业化改造,提升效率和质量。
同时,我们也积极利用市场化获得的收益,反哺技术设备的更新和人员培训,为未来可能到来的电影技术变革做准备。这或许算是一种在微观层面的、结合市场需求的‘科技创业’实践。”
他的回答既紧扣主题,又巧妙地将自身业务提升了高度,听得几位记者频频点头。
简短采访后,张建伟陪着王盛前往主会场。
恢宏的会场内已经坐了不少人,放眼望去,大多是三四十岁、穿着西装或衬衫的中青年面孔,个个显得精明强干,其中不少还戴着眼镜,带着浓厚的书卷气或技术范儿。
王盛这不到二十的年纪和略显青涩的面容,在其中显得格外突出,引来了不少好奇和打量的目光。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王盛找到了贴有自己名字的座位,位于中间靠前区域,位置相当不错。
坐在他邻座的是一位约莫三十五六岁、戴着副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男子,面前摆着笔记本和钢笔。
王盛坐下时,对方礼貌地朝他点头致意。
王盛也微笑回应。
“您好,王盛。”
王盛主动伸出手。
他瞥了一眼对方桌上的名牌——王文惊。
“您好,王文惊。”对方微笑着与王盛握了喔手,态度谦和道:“用友软件。”
“久仰王总大名,用友软件可是我们国产软件的标杆。”王盛虽然没听说过,但还是一脸真诚地说道。
“过奖了,还在努力阶段。”
王文惊谦虚地笑笑,看着王盛年轻的面孔和名牌:“王盛……盛影传媒?您就是北影厂那位搞婚庆电影的王总?真是年轻有为,最近可是经常听到您的名字。”
两人寒暄了几句,交换了名片。
王文惊话不多,但言谈举止间透着技术出身者的务实和沉稳。
王盛环顾四周,看到一个颇为熟悉的名字——求柏君。
这不是軍儿现阶段的好大哥嘛。
接着,王盛又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郭广倡。
复星系的掌门人。
在场的还有,来自鹏城的张偲民和徐少椿,两人正在低声交谈;还有几位来自传统制造业或是能源领域的代表,如鲁省胜利石油的刘如山、彭城整流器厂的王瑞民等,气质则更为硬朗实干。
这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和机遇的时代,而这些坐在会场里的人,正是这股奔腾浪潮的弄潮儿。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期待、雄心与些许紧张的特殊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