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智慧图书馆?我看是吸金图书馆!
晚上,苏白查阅新知集团的资料。
这家公司主打文化+科技,在全国运营着数十个智慧图书馆,但网上评价两极分化。
“说是智慧图书馆,其实就是把书都收起来,摆上电子屏。”
一条评论写道。
“而且很多服务都要会员费。”
另一条评论则称赞。
“环境很好,咖啡好喝,适合自习。”
第二天,苏白去了本市另一家已由新知集团运营的社区图书馆。
这里确实装修现代,但进门就要刷会员卡。
普通区座位稀少,vip区宽敞舒适,但要额外收费。
“我以前天天来这里自习,现在为什么非要办卡?”
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在服务台理论。
工作人员礼貌而冷淡。
“这是规定。”
苏白注意到,书架上的书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电子阅读器和付费上网区。
回到家,林小雨打来电话,声音焦急。
“陈爷爷住院了!他听说图书馆要闭馆,情绪太激动……”
苏白赶到医院时,陈爷爷正在病床上抄写什么。
护工说。
“他不肯休息,非要写完这份材料。”
那是一份关于本地古建筑保护的建议书,字迹工整有力。
“图书馆里……有很多珍贵的地方文献……”
陈爷爷喘着气说。
“要是都数字化……原稿可能就被处理掉了……”
林小雨红着眼眶。
“他说得对。新知集团在其他城市改造图书馆时,处理了大量利用率低的纸质文献。”
晚上,苏白联系了刘教授。
老教授住在学校家属区,书房里堆满了书。
“图书馆不仅是借书的地方,更是公共空间。”
刘教授激动地说。
“那些孤本、地方志,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根基!”
他取出一沓照片。
“这是十年前图书馆修缮时我拍的,很多珍贵文献当时就被提议要处理掉,是我们极力反对才保下来的。”
照片里,工作人员正在清点发黄的线装书,其中一些明显是古籍。
“这次改制,恐怕没人能拦住他们了。”
刘教授叹气。
“沈明在文化界很有人脉。”
果然,第二天就有媒体报道“图书馆改制势在必行”,称新知集团的方案“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同时,网上开始出现质疑传统图书馆的声音。“还有多少人看纸质书?”“公共资源应该高效利用”。
林小雨组织的联名活动举步维艰。
有人在他们的签名桌旁发放新知集团的宣传册,承诺改造后的图书馆将“更时尚、更智能”。
这天下午,沈明亲自来到图书馆门口,举办“市民意见征集会”。
他身后的大屏幕上展示着效果图。传统的阅览区变成了开放式咖啡座,书架变成了电子屏。
“我们将保留部分纸质图书,但会更注重数字阅读体验。”
沈明对着话筒说。
“还会引入文创产品销售,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个大学生提问。
“收费标准会不会太高?”
“我们会推出优惠套餐。”
沈明微笑。
“而且电子书比纸质书便宜得多。”
苏白站在人群外围,看见陈爷爷坐在轮椅上被护工推来。
老人举起颤抖的手。
“那些……那些古籍怎么办?”
沈明保持微笑。
“老先生放心,有价值的文献都会妥善保管。”
征集会结束后,沈明朝苏白走来。
“苏先生也对文化建设感兴趣?”
“只是好奇,什么样的改造需要三个月闭馆。”
“我们要安装智能系统,改造电路,工程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