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水产站的成立
这一船的收获,他们没有再拉回村里分。
在大家的默契下,村里的另外两艘船负责保障全村人的口粮,而王卫国这艘最先进的船,则承担起了为村集体赚钱的重任。
船直接开到了纺织厂的码头,孙红山早就得到了消息,带着人等在那儿。
一过秤,好家伙,满满一船鱼,卖了三百六十块钱的高价。
回到村里,王卫国当着村长和队长的面,将钱摊开。
“孙叔给的价格公道,一共三百六。老规矩,一百六十块交给村集体当公账。船是大家的,不能光我们用。”
王卫国说着,先数出了一百六十块钱,交给了沈红星。
然后,他又抽出二十块钱递给沈军。
“这是这次出海的油钱,你收好,下次加油用。”
剩下的正好一百八十块,三人平分,一人六十。
村里人对此没有任何异议。
王卫国带着大家伙儿吃上了鱼,现在又在为集体挣钱,谁还能有闲话?
更何况,谁都明白王卫国之前说的道理,钱现在看着就是一沓纸,没什么大用。
可一旦旱灾过去,这些钱,就是让沈家村能比别的村子更快缓过劲来的底气!
接下来的日子,王卫国几乎天天都泡在海上。
山上的猎物越来越难打,而大海,却成了眼下最慷慨的粮仓。
他赚的钱,一笔笔地汇入村集体的账户,也让自己的小金库渐渐充实起来。
与此同时,整个沈家村都进入了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忙碌状态。
大人们除了出工,就是漫山遍野地挖野菜,什么荠菜、婆婆丁、苦菜,只要是能吃的,都弄回来,洗干净了在院子里晒干,打成捆,准备过冬。
孩子们也没闲着。
王山他们这些半大的小子,一到周末放假,书包一扔,就挎着篮子,拿着镰刀,成群结队地去打猪草。
对于他们来说,这可比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有意思多了。
漫山遍野地疯跑,还能顺便掏个鸟窝,摸两个鸟蛋,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这天下午,王山和小伙伴们背着满满一篮子猪草,唱着不成调的歌谣往家走,脸上被太阳晒得通红,额头上挂着晶莹的汗珠。
“王山,你爸今天又出海了吗?”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子问道。
“嗯!”王山骄傲地挺起小胸膛。
“我爸去抓大鱼了!”
“抓大鱼能换好多好多钱!”
“我爸说,等以后,他要开一艘比现在还大的船,带我们去更远的海上!”
王山挥舞着小拳头,眼睛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更远的海上有什么呀?”小伙伴好奇地问。
王山挠了挠头,这个问题他也不知道,但他还是学着大人的口气,故作深沉地说。
“有……有更多的鱼!”
孩子们的笑闹声顺着山风飘回村里,给这片因干旱而略显沉寂的土地,增添了几分鲜活的生气。
大人们听着,脸上也会不自觉地露出笑意。日子虽然紧巴,但看着孩子们无忧无虑的模样,心里总归是踏实的。
这份踏实,在半个月后,被一则从公社传来的好消息推向了顶峰。
那天,连山大队的孙连城大队长亲自坐着一辆解放卡车,一路颠簸着来到了沈家村。
卡车上,盖着厚厚的油布,看不清里面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