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复《茶馆》之盛况
热火朝天的排队场景和跺脚驱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排在门口的人焦急地伸长了脖子往前面看还剩下多少人,见人丝毫没少,咒骂了一句后缩着脑袋往手心吹着哈气。
“反正还有这么久,不如来根糖葫芦。你们知道刚才买糖葫芦的是谁吗?”卖糖葫芦的知青神秘地说道。
“谁啊?”
“谅你们也猜不出来,他就是燕大中文学的学生、著名的作家和诗人、青年作家代表、《驴得水》和《狼烟北平》的作者,刘一民是也。”
卖糖葫芦的知青是用京剧的唱腔,摇头晃脑的给唱出来的,说完后,排队的人一片哗然,纷纷说他吹牛。
有老头用一口地道的燕京儿话说道:“丫的这头衔比我的命都长。”
“刘一民我见过,是一个壮实的男同志!”
“嘿,你别不信,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呆在这儿三百六十天,风雨不断,里面都被我弄清楚了。刘一民啊,说起来《狼烟北平》写出来跟我这糖葫芦还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总不能是吃出来的吧!”
“您说对了,那天下着‘大白菜’,北风吹的那叫一个冷。刘一民同志问我要了一根糖葫芦,一边吃一边仰头望着空中飘扬的雪花,猛然间,一颗山楂掉在了地上,刘一民同志就去捡,刚摸到糖葫芦,就猛然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
“有了!”
“什么有了?”
“《狼烟北平》有了!”
“嘿,你可真能侃!”
“不信,不信你们一会儿看一看,里面肯定有人背着糖葫芦的草把子!”
“来一串,咱也吃一串刘一民同志吃过的糖葫芦。”
周杨和夏言等人携手而来,听到卖糖葫芦的这么吹,于是笑着说道:“给我们也来两串。”
周杨又看向茅盾,茅盾连忙说道:“不行了,咬不动了。”
今天,几乎文联的正副主席都来了,曹禹带着刘一民将大家迎了进去,一起坐在了最佳的观看位置,可惜巴金没有来。
老马坐在了刘一民的侧面几排的位置,他觉得离的太近别扭,还不如一个人看的自在,刘一民特意给他找的位置。
“家宝公,这次看你的了!”周杨笑道。
“对这部剧我们人艺上下都非常有信心,”曹禹说完,也坐在了旁边准备观看。
一声铜锣响起,幕布缓缓拉开,舞台上传出嘈杂的叫卖声,老北平的味道扑面而来。大家一看手里面的糖葫芦,果然舞台上有人在卖糖葫芦。
周杨低声将刚才的事情讲了出来,刘一民无语地说道:“这小子竟然编排起我来了,上次我买他的糖葫芦,是因为他在编排老佛爷。”
“一民跟老佛爷并排齐坐了。”
随着话剧展开,大家都不再讨论,目光紧紧地被郑榕的饰演的文三儿给紧紧地吸引了。
文三儿坐在饭店里,正跟着大家侃自己跟燕子李三儿拜把子兄弟的事情,周围围着一圈人,有看乐子的,也有不屑的。
一个个书里面的人物慢慢地从舞台上走出,带着大家体验北平往事。
旁边不远处的于佳佳一边看,一边构思怎么写报道,最后将目光放在了周杨几人身上,要是能采访到他们,这次的采访算是画龙点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