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报告文学:《奔腾的青年作家》
“有请杨书记当证婚人讲话!”李大山站在磨盘上喊道,鼓掌声过后,杨玉山站在磨盘上念了几句词。
【同志们,我是杨玉山,让我们热烈地祝贺刘一国同志和顾萍同志结为夫妻,从今天开始他们就是患难与共的革命同志喽。
刘家是革命之家,刘福林同志为解放事业英勇牺牲,刘福庆同志为剿匪和火热的生产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希望你们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能够携手前行。在单位努力工作,为国家经济和四化建设做贡献;在家里,能够孝顺公婆;努力做一对革命模范夫妻,也祝他们早生贵子,为国家培育革命的下一代。】
刘福林就是刘一民的大伯。
在掌声中,刘一国和顾萍正式结为夫妻,并朝着教员画像三鞠躬。
“咦,顾萍他对象将县|书记都请来了,以前我见过杨书记,那时候还是公社干部,在我们家吃过派饭。”
“不得了!可惜顾萍爹娘看不到喽!”
整个刘家的香味越来越浓,终于到了开席的时间。
李大山扯着嗓子喊道:“同志们,男方的客,女方的客,一来增光、二来贺喜,桌子高板凳低、汤多菜少碟子稀吃饭的东西已上齐,大家开席喽!”
李大山这个大总管扯着脖子一吼,才算正式开席。
北风飘着雪花,几个凉菜先上桌,接着是热气腾腾的热菜。一边吃着菜,一边赏着雪。
老张和杨玉山本来跟女方一起安排在屋子里面,但杨玉山觉得不合适,也跑到院子里面和社员一起在风雪中吃饭。
“一民,矿务局的老杨本来也要来,可是被临时抓到地委开会了,过年期间,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啊,不过礼金让我给带来了。”杨玉山拉着刘一民喝着酒。
馆长老张好奇地问道:“一民,我怎么看到礼桌旁边有一封信在旁边压着,我问了一下,说是你老师给的贺礼!你老师是万家宝?”
“嗯?”刘一民疑惑地看向礼桌,不过此时已经撤了,没想到刘福庆直接把那封信放到了礼桌旁。
“是我的老师!”
老张压低声音说道:“这个万家宝是?”
“是你心里面想那个!”
老张“嘶”了一声,连着喝了两杯酒,又问道:“我想的可是!”
“别想了老张,还想人艺的话剧呢!”刘一民举起小酒杯给他碰了一下。
“说起这话剧啊,老张回来一直给我吹牛,说有多么多么的好看,一民,你就不应该请他看,瞧把他给嘚瑟的。”
杨玉山不满地说道。
“老杨同志,等下次你去燕京,我也请你看!”刘一民笑道。
杨玉山满意地说道:“必须看《狼烟北平》。”
“好,就看《狼烟北平》。”
这下杨玉山才满意了,旁边老张还没从“万家宝”这仨字里面缓过来。
现在农村的婚礼席面都比较简单,刘家做的菜算是很多了,为了怕一盘盘的上吃不饱。
于是上菜也快,但小瞧了现在人的胃口,接着就是一簸箕一簸箕馒头往上拿,菜盘里面的汤汁都被蘸的干干净净。
杨玉山感叹道:“什么时候咱们汝城家家户户结婚都是这个水准,说明咱们汝城的社员都富了起来。包产到户,还真有用,家家户户打的粮食多了,至少各家能吃饱,还有余粮。”
“积极性高了,粮食产量就上来了!”
“要真正想让产量再高点的话,那就得用化肥了!”
包产到户后,家家户户积极性高了,但是化肥用的却少了,因为农民自己个人是没钱买化肥的。
大家都只能用牲畜肥料,平常走在路上,遇见粪便就铲到篮子里面,顺便扔到自家田里面。
“一民,咱们‘一民班’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提高,今年啊,咱们县的高考成绩还能提高。你是不知道,我现在到地委开会,一群人恭喜我。虽然咱们成绩还是不如地委中学的学生,可是咱们进步快啊!
还有几个县的人,想跑到咱们这儿取经呢!”
杨玉山夹了一口凉菜,带着冰碴子咽了进去。
他们这一桌吃的最慢,桌子上还有好多菜,旁边的小孩儿看的流口水,可惜没人敢过来夹,都被他们的父母紧紧地看着。
“今年啊,那提前恭喜您了!”
“同喜同喜,咱们汝县出去的人才多了,咱们脸上都有光。”
老张说道:“一民,你还不知道吧,老杨的二闺女今年也考上大学了!”
“什么大学?是个专科,专科!”杨玉山谦虚地摆了摆手,可脸上尽是得意。
刘一民放下酒杯:“恭喜恭喜!”
“有什么可恭喜的,专科,跟一民比差远了!”
“哈哈哈,一民啊,你瞧老杨得意的。”老张笑道。
“不过能考上专科,也是不容易,这孩子脾气倔脑子笨,能上大学,全靠这倔脾气了,我是想带她来的。她说她不好意思见你这个老师,考了几年只考了两百多分,实在是没脸!”
刘一国和大嫂顾萍,拿着酒杯走出新房,开始挨个敬酒,来的人多,刘一国喝着喝着就开始脸红了。
等到了他们这儿,杨玉山和老张拍了拍刘一国的肩膀说道:“好孩子,好好过日子!”
刘一民帮着顶了几桌的酒才结束,杨玉山看着刘一民说道:“没想到你酒量可以啊!”
“我也不知道,以前还不行,现在越喝越多!”
“哈哈哈!”
送走老张和杨玉山,刘一民开始帮忙收拾桌椅板凳,一群人忙活到傍晚,家里面才全部收拾好。
晚上闹洞房的人闹了一阵子,就离开了。
刘一民累的躺在床上就睡到了天亮,院子里响起扫地的声音,趴在窗户看了看,大嫂顾萍正戴着围巾拿着扫帚在扫地。
没一会儿,杨秀云的声音传了进来:“萍萍啊,你把笤帚放那儿吧,让一国或者是他爹扫。你嫁进来就是刘家的亲生闺女,天冷,你回去再休息会儿!”
“没事儿,娘,我不累,我帮你做饭!”说着就开始进厨房。
刘一国起来,拿起扫帚开始扫了起来。
刘一民想起来,可是来回走了将近五六个小时,腿疼的很,于是干脆又躺在床上睡了。
吃饭的时候,四个人坐在屋子里面,大嫂顾萍想去叫刘一民吃饭,杨秀云拉着说道:“一民他呀,不用管他,等什么时候睡醒他什么时候吃。冬天天冷,他经常不起来。”
“昨天走了几个小时,一民还帮忙招待杨书记,肯定累坏了。”刘一国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