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优团4000万布局食品检测,阿里成了
“什么?优团科技单日营收上亿?不至于吧?”
校内网一众高层都吓了一跳,满是难以置信。
这太吓人了!
戴和德冷冷一笑:“怎么不至于?”
“你们不会以为优团国际日活一天暴增数百万,这么多人就只买母婴类?不买美妆?不买iphone水货等3c数码?”
“就不玩《微信农场》,不开会员充值?”
众人恍然大悟:“这么说来,还真有可能。”
“一个用户给优团科技带来的营收,是多方面的!”
“嘶,单日上亿营收,真特么让人羡慕!”
“羡慕也没用,校内网没有电商平台,咱们只能干瞪眼,除非我们也做电商平台!”
“有道理,电商平台略微赚点,都比社交游戏氪金赚得多。”
“没错,我们校内网坐拥三千万用户,不做垂直电商,不流量变现,简直是在浪费资源!”
“尤其是当下进口母婴风口,我们若是学习优团国际,也主打母婴类垂直电商,也去谈下惠氏、美赞臣、雅培、多美滋等品牌的代理,完全可以大赚!”
孙一舟心动了,彻底心动了:
“好,立即成立校内网电商事业部,做垂直电商!还有《微信农场》的山寨工作,也得加快。”
“争取九月底,《微信农场》和校内垂直电商,一并上线!”
“是!”众人纷纷应道。
只有戴和德瞬间头大。
九月底,校内垂直电商能上线,但《微信农场》肯定上线不了!
到今天为止,《微信农场》的代码混淆还没搞定……
他已经清楚,根本不是简单的代码混淆技术,而是高难度的!
可戴和德包票都打了,说了一定能逆向工程,能走捷径,一个月内上线!
如今那么多时间、精力、资源都花了,也没法突然告诉老董,我错了,逆向工程搞不定……咱们从头做吧,三个月后就能做出来,12月就能上线!
那校内网都危险了。
他也会被孙一舟骂个狗血淋头,直接开除!
无奈之下,戴和德只能赌一把,硬着头皮继续逆向工程。
他没了退路!
如果最终能成,哪怕十月中旬上线,都行。
若是不能成,那也没办法了。
只能希望运气好点,尽快破解。
优团科技这边,越发忙碌。
订单越来越多,营收越来越高,爆单也越来越严重!
优团科技上下,都在忙碌中。
运维部压力山大,服务器不断增加。
客服部连轴转,都忙不过来,那么大的流量涌入,咨询的人太多了!
王君山只能从滨大再度抽一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优团科技实习,担任客服。
物流部门也是如此。
滨大物流系的学生已经回去休息,市场营销系的学生再度上岗。
学校方面紧急调整三个系的课程,将教学直接改成实习!
对此,学生方面没有任何意见。
尤其是物流系的学生说,在优团科技打包发货,能学到东西,给的钱也不少,吃得也好,还给学分,完全就是优质实习待遇!
一时间,经管学院其他专业的学生,也都心动了。
甚至主动申请要加入。
对此学校方面自然很是欢迎,优团科技方面也不拒绝。
有了这些学生实习,面对连续爆单,也从容了很多。
王君山再度来到采购部:
“加大采购量,继续催着几大厂家提前发货!”
哪怕之前囤了1.8亿的现货,也就是3.6亿销售额的体量。
但眼下销售势头过猛。
本以为能支撑三周,可按照当下势头,两周都撑不到!
甚至一周多点就得售罄。
不得不加单,提前发货!
幸好之前趁着低价签订了锚定合同,否则都得疯狂涨价。
一直忙碌到晚上,王君山才回到家。
凌晨。
电闪雷鸣,滨海市突然下起了大雨。
沈怀瑾辗转反侧,却难以入眠:
“怪不得董事长坚决看好进口,力排众议都要反向加仓。”
“原来是早就知道了这事,这才提前布局。”
“可是他明明可以做得更多,挽救更多……”
“不对,应该是他早就做了,但这事太大,他也左右不了。”
“肯定是这样!”
沈怀瑾浮想联翩,却怎么都没睡着。
索性起身,走到隔壁,一番犹豫,轻轻地敲了敲门:
“老板,你睡了吗?”
昨晚三牛暴雷,今天优团科技疯狂爆单!
王君山怎么可能睡得着?
“怎么了?”王君山打开门。
“老板,我睡不着,你可不可以陪我说说话。”沈怀瑾忍不住开口。
“进来吧。”
王君山给沈怀瑾拿了瓶牛奶。
“谢谢。”
“因为三牛爆雷的事?”
“对,老板,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王君山点点头:“之前我就看到过相关报道,也没怎么在意,六月份又看到了一些报道,安排人测了测,结果真有问题。”
“原来如此,怪不得优团国际只做进口品牌。”
“唯品会有国产,也不考虑国产母婴类!”
沈怀瑾一瞬间想明白了一切,却是欲言又止。
“想问什么,直接问吧!”
怀瑾点点头:“老板,你是不是早就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包括举报……直到最近,才被重视,彻底引爆!”
王君山叹了口气:“这已经算快了,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成年人世界的法则,和童话世界里的法则,完全不一样。”
“嗯呢,我知道了。”沈怀瑾点点头:
“我们优团科技做好自己,还能尽量挽救其他人,已经是极好了。就是那些孩子,有些可怜!”
“的确可怜,但有些事,没办法。不过你可以想想,通过此事,我们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或者能有效应地应对此类事情的发生!”
王君山意味深长道:“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没有意义。总结教训,防患于未然,才是关键。”
“食品安全可是大事,不止这一个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