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大孙,替咱拟旨
何况前不久都察院刚经历了一轮调整,眼下谁也不愿在这当口逆着太孙的心意行事。
众人齐齐躬身抱拳。
“臣等谨遵太孙殿下旨意。”
朱小宝微微颔首,补充道。
“当然,夏恕与杜泽这两位新提的部堂长官,能否真正胜任,还需在任上观察一段时日。”
他目光一凛,语气郑重起来。
“前些日子孤便说过,孤要的大明朝廷,是能为百姓办实事、为江山谋实绩的人,而非只会逢迎拍马、空占其位之辈。”
“这两位尚书既是孤力主提拔的,若日后证明他们能力不济、难当重任,孤也绝不会徇私,定会另选贤能接替。”
“此事便这么定了,吏部尽快将人事变动造册入档,报备中枢。”
“臣等遵旨!”
百官齐声应诺,话音里满是不敢有丝毫违逆的恭谨。
三月初的这场小朝会,便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落下了帷幕。
时至正午,内阁与六部的部堂高官们陆续躬身告退,谨身殿内渐渐安静下来。
朱小宝转身往东宫而去。
远远便见老爷子正躺在廊下的摇椅上,眯着眼静静望着庭院里被春雨打湿的花木,神情闲适。
听到脚步声,朱元璋抬眼望见朱小宝,当即眯起眼笑了,招手道。
“大孙,快过来。”
朱小宝快步上前,笑着打趣。
“皇爷爷倒是会享清闲。”
老爷子乐呵一笑,拍了拍摇椅扶手。
“咱眼下又没什么急务,不清闲着还能干嘛?”
他顿了顿,忽然沉下声道。
“大孙。”
“孙儿在呢!”
朱小宝敛了笑意,肃容应道。
朱元璋望着廊外的雨幕,缓缓道。
“你替咱拟道旨意吧!”
“今年年关,便召各地藩王尽数进应天城来!”
话音落时,春雨恰好一阵急密,打在阶前的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倒让这看似寻常的一句话,添了几分沉甸甸的意味。
最近民间可是炸开了锅,大伙儿的心都悬在半空里七上八下的。
洪武通宝冒出假货这事儿,如今在街头巷尾传得那叫一个热闹,就像烧开的水似的咕嘟冒泡。
其实一个月前,老百姓就知道有一大批假铜钱混进了市场,几乎每家每户都或多或少捏着些假币。
公告一出,百姓们便赶紧把自家攒的通宝都揣了出来,挨个放在秤上称分量,生怕手里的钱成了废铜烂铁。
至于这案子会给大明的买卖市场搅和成什么样,朝廷又打算怎么收拾那些始作俑者,他们倒不怎么上心。
眼下最让老百姓揪心的,是这堆假通宝朝廷到底打算咋处理。
这事也成了各地读书人的热议话题,个个说得唾沫横飞。
“我听人说啊,咱们手里这些通宝,多半得自认倒霉喽!”
“啥?这话谁说的?”
“好几个念书的都这么念叨,还说朝廷才不会管这损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