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刘邦移席拜张良一
背后卢綰、樊哙等窃语,”一个文弱书生,何必如此。”
张良听得,未动一丝表情。
刘邦听得,回头厉目止之。
张良忙回礼,“不敢,不敢。沛公大名倒是如雷贯耳。”
樊哙、周勃、卢绾等见素来瞧不起书生的沛公,今对一典型的文弱书生竟如此谦恭有礼,大为惊诧意外。
二人客套一番后,便相对面语,片刻遂决定停止前行,就地生火做饭,以便长谈。
此时正值秦二世二年盛春季节,百花绚烂,绿荫渐浓,天气转热。午时,刘邦与张良边宴饮边畅谈,二人甚是融洽,毫无拘谨,相谈甚欢。
张良待刘邦一段话后,问道:“良本书生,瘦弱异于常人,手无缚鸡之力。听闻沛公素来轻视书生,曾以书生之帽为溺器而辱之,今见良如此谦好,不知为何。”
刘邦闻言,“哈哈”大笑,说:“我确曾有过此类胡为,那是对呆蠢迂腐书生而言,彼等但识书理,不辨世理,无宜于世,又自夸傲人,故而轻之。如先生大才,文武兼备,胆识过人,以刺杀秦始皇之壮举闻名于天下,天下豪杰谁人不敬。想我刘邦见到秦始皇,不过是惊羡而呼‘大丈夫生当如此!’而已。而先生竟直欲除之。且秦皇治世,残贼天下,兆民疲罢,不除之不足以换天地改朝代,先生辨识至理,果敢而为,我刘邦感佩肺腹,焉能不敬。且人之为人,在于其智。世间万物,唯人为长,不在体力,赖在心智。先生名满天下,今日能得相遇,乃刘邦之大幸,还望先生能有所教诲。”
一席话令张良心中一喜,想刘邦学问不高,却能明析大理,能尊大贤,实属难得,心中自是生出三分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