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评论贵女
您只消在今日这一众姑娘中相看好,包管让五伯母心服口服。”
宁国公夫人笑了笑,幸好她还有襄阳宽心。
“今日之事,刚听赵嬷嬷和我开始汇报,你就来了,正好一起听着。”
旁边立的一老妇人福了身子。
“今日宴席,郡主引导的极好,让老奴看的很仔细。”
襄阳害羞一笑,别的不说,单是那本诗集能被呈给皇后,她就心满意足。
“依老奴看,今日宴席里众位姑娘基本都称的上大方端庄,能与宁国公府夫人相衬的,却是不多。”
赵嬷嬷略一思索,四个罢了。
“第一个,是王家二小姐。”
赵嬷嬷略微顿了顿。
“王二小姐,家世清贵,愿意为人着想,上护皇后,下护幼妹,又言辞得当,遇事沉稳。
要老奴说,一个‘贤’字可以概括”。
宁国公夫人点头,王颦确实是今天来赴宴的一众姑娘中,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
“第二个便是秦家小姐。今日宴席小姐们有所争执,实属正常。”
赵嬷嬷一笑,今日宴席上的诗会确实十分精彩。
襄阳红了下脸,幸好争执不大,最后圆满结束。
“都是十二三岁,十四五岁的姑娘,偶尔气性儿高,可以理解。
但是秦家小姐从头到尾只有三番话,一个是开头替郡主解围,一个中间作诗发言,还有就是最后感谢之类的话。
老奴觉得,秦家小姐,担的起一个‘慎’字,相貌英气,心思却十分细腻谨慎。”
襄阳仔细回想秦家小姐的表现,确实如嬷嬷所说一般。
“这第三个嘛,就是承恩候府二房的周家小姐。”
襄阳仰头饶有兴致的看向赵嬷嬷。
听大伯母说,赵嬷嬷母亲原在大魏宫廷中服侍过的。
赵嬷嬷跟着母亲见过不少贵人,自己又在大楚宫廷中服侍了十余年,算是见识许多的了。
周幼仪给她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这会儿也想听听赵嬷嬷怎么看的。
“恃才不放旷,敏行且衲言。”
赵嬷嬷微微一笑,周幼仪是最让她吃惊的。
承恩侯府本是武将起家的新贵,想不到教养出来的女儿,倒同前魏时她曾见过的望族贵女一般。
“可以用一个‘敏’字概括,心思巧妙,机智过人。”
事实上她还有一句没有说出口,莫说是宁国公府夫人。
就是入宫,这等心思和机智也是绰绰有余的,只是慧极必伤。
太过聪颖之人,容易为情所困,反而不美。
“最后一个,是孙家小姐。”
孙西楼?襄阳有些不解。
“孙家小姐,担得起一个‘贵’字。”
赵嬷嬷继续说。
“夫人同国公爷不想沾染立储之事,老奴觉得十分明智。
不过在目前的大势上,孙家现在如日中天,孙贵妃膝下又又皇子,他日夺嫡助力颇多。”
赵嬷嬷看了眼宁国公夫人,谨慎的开口。
“因此老奴才说孙家小姐是‘贵’”。
宁国公夫人点头,她明白赵嬷嬷的意思。
宁国府前面虽然中立着不站队,但正德帝对待一路相扶的英国公府的态度,和宁国公府完全不一致。
不过比起那些站错队的勋贵,宁国公府又算是极好的了。
如果老爷同二弟能把眼下江南的事办妥了,那宁国公府也算重新入了正德帝眼。
宁国公夫人又想起自己没能保住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一阵默然。
若非自己孩子没能保住,今日也无须这样多方考量,国公府也不会独木难支了。
这是她心中永远的痛,生为人母,却护不了自己的孩子。
襄阳见状知晓宁国公夫人又在伤怀过去,连忙岔开了话题说起宁二爷给她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