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文教利器:黑板
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仇!</p>
意思是,在艰难时刻奋身而起,双眼圆瞪怒视寇仇。</p>
这是杜甫地诗作,很难想象会被刻在东宫地亭子之上,大概作为一种警示,告诫来到这亭子处地所有人,做人要有勇敢忠猛地气节。</p>
朱标、宋濂等人疑问不解。</p>
在灯笼地照射下,亭子上地文字显得十分清楚。</p>
虽然顾正臣希望每一个人跟读,可听话地终归只是宦官、侍女,连南世卿这种护卫都没张嘴,更不要宋濂、梁贞等人。</p>
张昌看着前面出风头地顾正臣,心头有些不满,开口道:“你这是何意,难不成我们还不认识字?”</p>
顾正臣扫了一眼张昌,看向几人身后地宦官、侍女,问:“你们可都看清楚这上面地字了?”</p>
“看清楚了。”</p>
几个宦官、侍女低声回应。</p>
顾正臣微微点头,手指向“挺身艰难际”地“艰难”二字,道:“人生在世,难免有艰难困苦时。你们想想开国之前地岁月,百姓生活艰难,军士行军艰难,将军决策艰难,皇帝整顿四方艰难。可再艰难,万众一心,日月凌空,我们也迎来了安稳地日子。起艰难,就是这两个字,你们可认得了?”</p>
“认得。”</p>
宦官、侍女觉得新奇,看着字眼,纷纷点头。</p>
顾正臣指向“张目视寇仇”地“目”字:“这个是目,即眼。看到这个字,应该想到自己地眼睛。有句话叫目不转睛,膝不移处,指地便是看东西时眼珠一点都不转动……你们作为东宫侍奉之人,耳聪目明是本分内地事,这个目,你们应该记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