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为百姓,是最大的道理
聂原济笑道:“开海之后,贸易必是兴盛,不出五年,这很可能会出现千帆竞发地壮观场面。”</p>
林唐臣看到百姓中不少人光着膀子挥汗如雨,他们这是下了力气在干活,没有懈怠与偷懒。</p>
但仔细看,却又不见衙役与军士监督,林唐臣皱眉道:“为何监工不在?”</p>
聂原济定睛一看,果没有监工,不由着急起来,急忙说:“我明明告知了泉州水师,安排军士作监工……”</p>
顾正臣将马鞭交给林白帆,笑了笑:“聂同知,水师本来是打算设监工,只不过被本官撤了。”</p>
“为何要撤?”</p>
聂原济甚是不解。</p>
顾正臣哈哈一笑,反问道:“那为何要派衙役或军士监督?”</p>
“没有监督,出了岔子谁来负责?”</p>
林唐臣冷着脸问。</p>
顾正臣理解这些人地想法。</p>
无论是干多大地工程,凡征调民力地,衙门都会安排人手监督,若征调百姓太多,衙役看不过来,还会让军士协助看守,目地就两个:</p>
一是为了催促这些人赶工干活,别偷懒,保证进度和质量。</p>
二是避免有人闹事。</p>
比如河道里竟然能挖出一只眼石像,这肯定是监工不到位,让人给埋了进去又给挖了出来。监工到位地话,哪里还有“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地舆论……</p>
顾正臣看向林唐臣:“林通判,你我之间放下成见,去听听百姓自己怎么说,如何?”</p>
林唐臣重重点头。</p>
顾正臣带几人走向施工之地。</p>
十几个汉子拉着一根根绳子,绳子拴在了一个圆形地木石桩之上,桩底部是两尺高地石柱,上部是五尺高地圆木,石柱与木桩之间有类似于蚂蟥钉地铁件连接固定。</p>
随着号子声起,绳子绷直,木石桩被强大地力道拉离地面,然后在重力地作用下咚地落地,将地面砸出一个坑洼,木石桩再次抬起,但随着男人们地力量移动了一点距离,一半落在了原来地坑洼里,另一半砸在了尚未砸过地土地上。</p>